今天给大家分享肥料利用率公式,其中也会对肥料利用率计算题的内容是什么进行解释。
1、肥料施用量=(***产量对某养分需要量-土壤对某养分的供给量)/(肥料中某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肥料的利用率变化很大,具体数值应根据试验确定。农场主之家一对一测土配方施肥模型数据库显示,一般氮素化肥当季利用率约为30%左右,磷肥15%~25%,钾肥40%~50%。
2、假设该地块推荐用肥量为每亩纯氮5公斤、P2O55公斤、K2O5公斤。单项施肥。其计算方式为:推荐施肥量÷化肥的有效含量=应施肥数量。可得如下结果:施入尿素(尿素含氮量一般46%)为5÷46%=15(公斤)。施入硫酸钾(硫酸钾中K2O的含量一般50%)为5÷50%=13(公斤)施用复混肥。
3、播种的时候施入,可以撒入翻地或者播种的时候种肥同播,肥料品种一般是氮磷钾复合肥或者有机肥,以华北平原来讲,施肥量在每亩50千克复合肥,第二次是在抽雄期之前追肥,施入尿素,一亩地施肥八十斤左右。
②测定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在设置田间试验的同时,***集不施任何肥料的土壤样品(“3414”方案中的N0P0K0即空白处理)。测定土壤中的碱解氮(碱解扩散法)、土壤有效磷(Olsen法)和有效钾(火焰光度法)。③确定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
养分平衡法涉及果实的目标产量、施肥量、果园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和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等五大参数。其中土壤供肥量即为“3414”方案中处理1(N0P0K0)的果树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确定后因土壤供肥量的确定方法不同,形成了地力差减法和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两种。
施肥是指对在播种前确定的肥料种类用什么方式进行施用,简单的概括为:一是测土,取土样测定土壤养分含量。二是配方,经过对土壤的养分诊断,按照庄稼需要的营养开出药方、按方配药。三是合理施肥,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
测土施肥是根据土壤中不同养分的含量以及果树的吸收量来确定施肥量的一种方法,它本身包括看配方施肥的内容,而且比配方施肥更加的确切以及客观。(3)配方施肥除了需要进行土壤养分测定外,还要根据大量田间试验,获得肥料效应等资料,这是测土施肥所没有的内容。
基于田块的肥料配方设计,首先要确定氮、磷、钾养分的用量,然后确定相应的肥料组合,通过提供配方肥料或发放配肥通知单,推荐指导农民使用。肥料用量的确定方法,主要包括土壤与植株测试推荐施肥方法、肥料效应函数法、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和养分平衡法。
测土配方施肥在国际上被称为平衡施肥,是联合国在全世界推广的先进农业技术。一般来说,首先是土壤测试,取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二是配方,在对土壤进行养分诊断后,根据作物所需养分“开药方、开药方”;第三是合理施肥,即在农业科技人员中 在科学施用配方肥的指导下。
1、然后按肥料所含N的比例,设N为15%,则需施含N15%的复合肥200公斤/(亩),其他算法依此类推。
2、计算养分需求量:根据作物的养分需求和目标产量,我们可以计算出每种养分元素的需求量。 选择复合肥种类:根据养分需求量,我们可以选择相应的复合肥种类。复合肥的种类很多,有氮磷钾复合肥、氮磷复合肥、氮钾复合肥等。
3、标注含量百分之四十八,八十斤一袋的复合肥,与标注含量百分之四十八,一百斤一袋的复合肥,按斤使用效果是完全一样的,按包装计算含量,八十斤的袋子净含量是(80*48=3840/100=34)三十八点四斤。一百斤的袋子的净含量是四十八斤。
4、一15一15的复合肥是指总养分含量要≥45,有效成分含量如氮磷钾:其中有效氮含量≥15,有效磷含量≥15 ,有效钾含量≥15,所以简称15一15一15复合肥。举例说明如下:首先知道氯化钾:K、硫酸铵:N、磷酸一铵:N、P。设在100 kg复合肥中,N、P、K的比例为18 kg。
5、复合肥配方的计算方法:直接计算复合肥中的元素含量即可,具体计算如下例题介绍。举例说明如下:首先知道氯化钾:K、硫酸铵:N、磷酸一铵:N、P;设在100 kg复合肥中,N、P、K的比例为18 kg。K仅由氯化钾提供,因此氯化钾的量为18/55 %= 373(kg)。
6、计算方法同例1,步骤如下:计算亩施5千克氧化钾(K2O)需要的三元复混肥数量,即5÷20%=25千克,计算25千克三元复混肥中含氮量和含磷量,含N量为25×14%=5千克,含P2O5量为25×9%=25千克。需补充5千克 N和75千克 P2O5,才能达到基肥要求。
土壤养分供应量(kg/hm2)=土测值(mg/kg)×25×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
来源是土壤耕作层养分测定值。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土壤测定值×0.15×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土壤养分测定值以10的负六次方表示,0.16是土壤耕作层养分测定值。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是根据测定土壤有效含量值来计算施肥量的一种方法。
通过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估算:将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乘上一个校正系数,以表达土壤“真实”供肥量。该系数称为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4)肥料利用率:一般通过差减法来计算。
目标产量确定后因土壤供肥量的确定方法不同,形成了地力差减法和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两种。地力差减法是根据作物目标产量与基础产量之差来计算施肥量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基础产量即为“3414”方案中处理1的产量。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是通过测定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来计算施肥量。
1、氮肥的利用率:氮素化肥表施的利用率分别为硫酸铵44%,尿素38%,碳酸氢铵28%。施入土壤中氮素的去向可分水稻吸收、土壤残留、损失三个部分。
2、有机肥料利用率为:腐熟较好的人粪尿、禽粪等的氮、磷、钾为20%~40%;猪厩肥的氮、磷、钾为15%~30%;土杂肥或泥肥的氮、磷、钾不足10%;豆科绿肥为20%~30%。研究表明,磷肥利用率最低,但其后效很长,氮、钾肥几乎相当。
3、肥料利用率是作物所能吸收肥料养分的比率。用以反映肥料的利用程度。一般而言,肥料利用率越高,技术经济效果就越大,其经济效益也就越大。肥料利用率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肥料的种类、性质、土壤类型、作物种类、气候条件、田间管理等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别。
4、氮肥利用率,磷肥利用率,钾肥利用率硫铵、硝铵、尿素水田20~50钙镁磷肥水稻8~25小麦6~26玉米10~23硫酸钾根类、豆科作物50~60碳铵、氯化铵、氨水旱田40~60普钙豆科类15~30根类作物10~20氯化钾禾谷类作物50~70。
5、肥料利用率是指肥料施入土壤后被农作物吸收利用的比率。任何一种肥料施入土壤后都不能全部被作物吸收利用,其中一部分由于淋失、挥发或被土壤固定而成为作物不可利用的形态。影响肥料利用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肥料的品种、作物的种类、土壤状况、栽培管理措施、环境条件、施肥数量、施肥方法及施肥时期等。
关于肥料利用率公式和肥料利用率计算题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肥料利用率计算题、肥料利用率公式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上一篇
木薯干饲料厂添加量
下一篇
玉米饲料价格最新行情